:::

臺南400農漁地景藝術節-生生萬物:戶外裝置藝術展

永續農業 | 2024-10-15 ~ 2025-04-30

 臺南400農漁地景藝術節──生生萬物 :  戶外裝置藝術展 

一起台南正著時!!
 
自然萬物生生不息,與我們的日常息息相關,
農漁體系的永續生產,和大地生養,與小民生活。
透過基礎設施的實地走訪,連同戶外裝置藝術的現場表現,
著時當令,一起與時俱進,感受臺南四百年來的農業生命力。
 
從400年前飄洋過海的異國果物、
日殖時期的大圳灌溉系統與糖廠鐵路的修建、
二戰前後民間鹽田風車的設立,到當代的永續產銷系統,
在各種文化地理要塞上,基礎設施是豐收的必要條件。

從六座大型農漁裝置藝術作品,探看萬物之間的豐足流動:
生命培育的潛流
農產運銷的物流
蔗糖聯覺的交流
鹽分地帶的伏流
永續漁業的海流
物種共生的匯流
各種流域,自然大地與人類世界之間,彼此滋潤著、供養著。

如同種子的萌生,作物從荒原生長,田地的隆起,
如同細胞的分裂,孕育而生,一分為二,三生萬物。

策展人:方敍潔

藝術家

◞ 四季美滿,百年開箱  | 走路草農/藝團
◞ 友善之雉|劉哲安
◞ 孕           |林舜龍 合作團隊:達達創意股份有限公司、陳幸雄
◞ 看起來也甜甜             |莊志維
◞ 曾經        |盂施甫
◞ 意外的交界地             |胡乘祥

臺南400農漁地景藝術節#生生萬物 戶外裝置藝術展 Tainan 400 Agricultural Landscape Festival
 
◞ 展覽時間|2024 / 10 / 19 - 2025 / 04 / 30
◞ 展區資訊|新化果菜市場隆田chacha文化資產教育園區總爺藝文中心蕭壠文化園區七股觀海樓青鯤鯓青山漁港
◞ 亮燈時間每日17:00-20:00(友善之雉 / 隆田Cha Cha園區營業至17:00,無夜間開園)
◞ 指導單位| 農業部、臺南市政府農業局
◞ 主辦單位|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策展人 |方敘潔
◞ 農業顧問|台灣大學農藝系 名譽教授 郭華仁
◞ 展覽統籌| 定泳文創
◞ 藝術策展| 方物研創
◞ 行銷統籌| 二周目創意行銷
◞ 視覺 | 瑕疵設計 Kekkan Design
◞ 主視覺攝影| 林祐任
◞ 作品攝影 | Ken Photography

作品暨藝術家介紹
 四季美滿.百年開箱-走路草農/藝團
農產運銷的物流 (新化區-新化果菜市場) 


用台灣凝視蔬果,蔬果也凝視著台灣,每一個蔬果背後,都有屬於自己的歷史,而台灣的菜市場其實就是台灣的歷史小教室。
風調雨順,四季美滿,是每一個農夫的願望;百年開箱,要打開的,是台灣四百年來,經歷了荷蘭、西班牙、清朝、日本等不同政體,農作物如何從外來種變本土種,從本土種代表MIT的過程。

走路草農/藝團
走路草農/藝團,成立於2014年,為一視覺藝術、設計和策展團隊。主要創作成員為陳漢聲與劉星佑,來自新媒體藝術與藝術史背景,強調駐地體驗與觀察,對於民藝的學習、遷徙與生成充滿興趣,結合地誌學、考現學與物質文化的研究,轉化農事經驗,形塑自己的藝術方法。近年來關注生態環境、都市變遷與性別議題。曾參展於法國龐畢度、曼谷雙年展、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南市美術館、嘉義市立美術館、高雄內惟藝術中心等。

 友善之雉-劉哲安
物種共生的匯流 (官田區-隆田Cha Cha文化資產教育園區) 

**園區營業至17:00,無夜間開園。


臺灣農業的發展,對應著農業環境是否友善,過去,水雉(菱角鳥)曾經在臺灣一度只剩下50隻,隨著友善環境的觀念推展,水雉也因此復育有成,我們以《友善之雉》的大型作品提醒民眾友善農業的重要,官田亦是全臺灣種植菱角的重鎮,也藉此提醒官田菱角的能見度及背後的故事。

劉哲安
Varig Tinaway,漢名劉哲安,1982年出生於臺南柳營,父母皆為哆囉嘓(今臺南東山、白河一帶)人。
數年前因為一趟蘭嶼的旅行開啟了體內南島文化的開關,之後不斷地尋根、學習語言與工藝,因而接觸了自然素材與編織,擅長月桃、稻草、大王椰子、檳榔葉鞘、竹藤…等素材。 現正著力於西拉雅語的學習與竹籐編技藝及文化研究、田野調查,過去從事自然素材與編織研究與教學,現正朝建築領域發展,特別是竹構與傳統智慧的運用與發展,思考人與土地如何更緊密地連結。

孕-林舜龍、陳幸雄、林靖智
生命培育的潛流 (麻豆區-總爺藝文中心)


超過百年歷史的臺南麻豆總爺糖廠原址,以大型裝置結合地景,設置作品《孕》以充分詮釋在早期日治時代時糖廠扮演臺灣經濟發展之重要母體角色。
以竹子為主體的結構素材,編構成一顆高4米、直徑10米的扁球體類卵空間,依序從主結構、次結構到裝飾結構,形成錯落空間中亦有其秩序的層次感,利用白天時日光漫射在內部空間的景象將時間感導入其中。


《孕》以內部表現自然界提供了無限生機的孕育能量,進而發展出外部的文明滋養,以材質及不斷生長的過程中,顯現農牧業與自然界的和諧關係,也以觀者身體感方式來閱讀在白天陽光中的生命力與夜間中燈光下的浪漫氛圍。

林舜龍
1989年自東京藝術大學美術研究所畢業,1991年前往國立巴黎高等藝術學院研究,並以《巴黎聖歌》畫作入選當年巴黎春季沙龍,於大皇宮展出。他以藝術家身分活躍於法國、臺灣、日本等地,在其藝術歷程中,不斷探求各種媒材之可能性與多樣化的表現形式,從不自滿於現狀而拘泥不前。始終不變的是,永遠對事物保持著旺盛的好奇心、展現出對藝術的真切熱愛。

看起來也甜甜-莊志維
蔗糖聯覺的交流 (佳里區-蕭壠文化園區)


 

臺南不僅以其風景和⼈⽂聞名,其「甜」的印象更是深入⼈⼼,故此作品以臺南獨特的「甜」味作為創作靈感。
策展⼈曾經說過:「臺南的食物是甜的,風吹起來也是甜的。」這讓他連結到展覽地點——前身為佳⾥糖廠的蕭壟⽂化園區。
作品將圍繞「甜甜的感覺」進⾏創作。希望通過立體的視覺裝置,將這種甜美的氛圍傳達給觀眾。


選擇了多種彩⾊的反光材質作為主要創作元素,能夠在光線的照射下產⽣變幻莫測的效果,彷彿糖果般吸引⼈。在炙熱的豔陽下,不僅呈現能出對於「甜美」的想像就如同彩虹一樣夢幻,也連結了過去糖廠的繁榮與興盛。

作品將⾼⾼豎起如⽢蔗⽥般,在風中搖曳,這些柱⼦像是糖果般閃爍,給觀者帶來甜蜜的視覺享受。

莊志維
1986年生於臺灣臺中。畢業於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研究所和交通大學建築所,具有視覺設計、裝置藝術與建築等跨領域多元背景。在個人創作中擅長運用光和媒材特性創造空間裝置,探討人與人、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同時持續不斷探索跨領域的融合,作品呈現理性與感性並存的藝術美學。
曾獲選至東京Tokyo Wonder Site創作駐村,並擔任2019-2020年臺中國家歌劇院的駐館藝術家。作品曾獲2013高雄獎、2015年臺北美術獎,於同年入選臺北數位藝術獎、 2016文化部 Made In Taiwan ─新人推薦特區、2019臺北設計獎,並受邀參加釜山市立美術館、臺灣美術雙年展、韓國平昌雙年展、東京六本木之夜和ACC亞洲文化殿堂等展出。

曾經-盂施甫
鹽分地帶的伏流 (七股區-七股觀海樓)


「有一天我跟他騎腳踏車載他去看布袋戲,路經後港田邊,看到一臺風車,葉片是稻草綁的,他說,怎麼會有那個,就下去看。那是抽地下水的,我們就想,可不可以再鹽田中抽水?鹽田風又強。」
(鹽田風車發明者陳登發之弟陳聯苑口述)
作品造型取自鹽田抽水風車的原始外型,用現代技術重製,替換材質、融入色彩,重新轉譯古早風車的視覺語彙,試圖透過作品喚起風車與鹽田的故事。

盂施甫
2011年至今,持續關注機械製造與加工技術的創作應用,創作聚焦在宇宙萬物的動態與其蘊藏的寓意,揉合感性的溫度與冷冽的機械元件,將工業技術淬鍊成為具備動態美感的藝術形式,嘗試探討數位製造時代的美學生產。
作品入圍「臺北數位藝術獎」、「全國美術獎」 、「北京青年藝術100」等獎項,榮獲「藝術銀行新媒體藝術類典藏」、「國美館青年典藏計畫新媒體藝術類永久典藏」,並參與「全國美術展」、「臺北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臺北數位藝術節」、「FORMOSA雕塑雙年展」、「臺灣文創藝術博覽會科技藝術特展」、「北京今日美術館 - 青年藝術100啟動展」、「臺灣燈會」等大型展覽。


意外的交界地-胡乘祥
永續漁業的海流 (將軍區-青山漁港)


「意外的交界地」是為臺南四百年而作之裝置,作品有內外兩層結構:外層竹構如撈捕之網,內層則對應海獲群,或如滋養臺南漁業的海流,從網的缺口湧出,銀灰色表面如魚群麟光又如波光,青鯤鯓與海獲、人類與自然也透過光的應用聯繫一起。


整體的靈感是欲將與捕撈過程重現在碼頭上;撈捕作業與漁港之命脈相繫,而作者理解到近年捕撈下降(包括馳名的火燒蝦亦然),作品以網開一面之勢,點出永續漁業對於將漁港聚落的生命延續之重要性。

胡乘祥
自中央聖馬丁藝術學院女裝系畢業時首獎L'Oréal Young Talent Award首獎獲得者,在學時開發了如sculptural cutting、3D weaving等自有技術,三維紡織源自對機械唯物主義的思考,其視覺上難辨裏外之效延伸為關於「區別」之思,成果即「系 XI」。系列作品受i-D、Dezeen、FRAME等國際設計媒體報導,也曾如London Design Week、Dutch Design Week、Milan Design Week與建築相關的UABBHK等國際各領域之設計活動。發展方向除了工藝技術研發,近年也開始釋出繪畫的部分,畫作曾入選Booooooom出版之artbook — Tomorrow’s Talent Vol. III並登上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