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四百年古都,臺南的文化價值核心?

謝國興

展望未來 | 2024-03-07
臺南是台灣最早開發的地區,多早?不是1624才開始,是1567年漳州月港開放對「東西洋」通商貿易前後,海盜、海商開始規模性的進出臺灣就已揭幕。東、西洋是外洋與外國,指北起東海經台灣海峽到南海、東南亞周邊地區,東番臺灣在內,但不包括日本;海商海盜跟日本的貿易一部分經由臺灣,主要是在臺南地區,以走私貿易型態進行;接著,從漳泉交界,主要操持偏漳州腔閩南語的九龍江出海口一帶居民,包括長泰、龍溪、海澄、同安(南端與漳州接壤地帶)、漳浦等地,成為第一代渡臺移墾的主力,墾殖範圍涵蓋今天的急水溪、曾文溪、鹽水溪(許縣溪)、二仁(二層行)溪流域(包括內門、湖內、茄萣),構成廣義的臺南人與臺南型語言風俗文化地域。

許多臺南人似乎對臺南有一種特殊的自我(優越?特色?)價值認同,臺南有各種因「古早」產生的領先與特殊性,長期作為「府城」造就的文教、人才與文化發達,積累而成豐厚的有形、無形文化資產。在文明開化的同時,臺南同時保有全臺灣最多,保存與傳承非常艱難的傳統民俗文化,尤其是廟會中的文武陣頭。臺南各地宋江系統武陣的數量與品質,呈現的是一種難以名狀的深層生活文化認同與堅持,其中包含積極進取、冒險犯難與克服困難的生命韌性,如果這種韌性是一種特色,應該可與遙遠的海盜海商祖先基因相互呼應。
作者介紹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謝國興

台南市出生成長,臺南一中畢業後北上求學,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已在中央研究院工作四十年,曾任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科技部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辦公室主任,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召集人;現任中研院臺史所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近代中國史、社會經濟史、閩臺民間信仰。